心臟: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

點閱:898

譯自:The man who touched his own heart:true tales of science, surgery, and mystery

其他題名: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 從演化基因解剖學看兩千年探索和治療心臟疾病的故事

作者:羅伯.唐恩(Rob Dunn)著;翁仲琪譯

出版年:2019[民108]

出版社:真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認真生活:4

格式:PDF,JPG

ISBN:9789869721141

分類:醫療專業  SDG3 健康與福祉  

內容簡介
 
★人類的壽命就是心臟十億次的跳動
★Amazon讀者4.5星熱情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推薦
洪惠風 新光醫院教研部副部長
林謂文 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醫師
 
好評推薦
 
為什麼人類心臟跳動的次數是例外呢?我覺得這本書就是在講這個奇蹟發生的歷史,它從遠古的背景講到了今天的發展,用生動的故事,現實的人性,讓我們了解人類打敗心跳次數魔咒的來龍去脈。——新光醫院教研部副部長 洪惠風
 
本書最大的特點除了內容豐富、引人入勝之外,也加入了一些特別的歷史故事等元素,讓神祕、令人難以理解的心臟醫學變得有些不同,感覺像是在聽故事或是讀一本有趣的小說。每一個章節段落在還沒閱讀之前會令人期待及好奇,在閱讀內文時則享有獲取知識的快感,讀完後讓人回味無窮。——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醫師 林謂文
 
這本有趣的書就像心臟不斷地跳動著,讓人一旦翻閱了就停不下來。在作者的筆下,人類心臟手術的歷史和發展,就像心臟本身一樣引人入勝、讓人驚奇,且充滿了活力。——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系教授 Dan Lieberman
 
完美結合了科學、歷史和生物學,這本書讓人愛不釋卷,並且提醒了我們,所有的知識是一個巨人站在另一個巨人的肩上所建構出來的。——杜克大學演化人類學暨全球衛生學系教授 Charles Nunn
 
以人類如何理解和控制我們最重要的器官為基礎,作者在書中交織了科學和人道主義迷人的故事。——麻薩諸塞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研究副主任 Aaron Baggish
 
這本書寫得清楚又好懂,收錄了許多醫學上迷人的奇聞軼事。所有對心臟、醫學史,或對醫學領域好奇的人,都應該讀一讀。——Science雜誌 Yevgeniya Nusinovich
 
心臟雖然只是一個推動血液流向全身細胞的簡單器官,然而圍繞著心臟的各種問題:先天性心臟缺口、心律不整、冠狀動脈阻塞、遠古人類基因轉變造成的心臟疾病、一生的心跳次數……至今仍是醫學努力解答的謎團。
 
作者透過外科醫生、基因學家的視角,從西元一二九年競技場外科醫師到二十一世紀的電腦模擬,帶領著讀者從棘手的心臟問題開始,一路摸索,一一解開困擾心臟醫學的謎團。即使沒有醫學背景,每一章都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那顆默默工作的心臟。

作者簡介
 
唐恩
 
畢業於康乃狄克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應用生態學教授。他為科普著作生動易懂,首部著作《眾生萬物》(Every Living Thing)即榮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其文章常在重要雜誌刊載,如《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BBC野生動物雜誌》(BBC Wildlife)、《自然史雜誌》(Natural History)等。他也是富爾布萊特學術交流獎助金得獎者。
 
譯者簡介
 
翁仲琪
 
台大農化系畢,現為圖書、雜誌特約編輯,尤鍾文學、雜學、科普,目前與三犬一起生活。
 
 

  • 推薦序一 心跳聲所訴說的人性和故事 洪惠風
  • 推薦序二 讀懂既熟悉又陌生的重要器官:心臟 林謂文
  • 引言/貫穿遠古和現代的心臟醫療技術
  • 第一章/酒後亂事打開心臟手術之門
  • 第二章/心臟王子
  • 第三章/當藝術改變科學
  • 第四章/血液的航道
  • 第五章/找尋啃噬心臟之物
  • 第六章/生命的律動
  • 第七章/科學怪人法蘭根斯坦的怪物
  • 第八章/核能心臟
  • 第九章/輕如鴻毛的心臟
  • 第十章/修復受損的心臟
  • 第十一章/戰爭與真菌
  • 第十二章/愛護心臟的完美飲食
  • 第十三章/甲蟲與香菸
  • 第十四章/先天受損心臟之書
  • 第十五章/從演化探索心臟的缺陷
  • 第十六章/為心臟疾病裹上「糖衣」
  • 第十七章/逃離自然法則
  • 後記/心臟科學的未來
  • 中英名詞對照表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