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與伊斯蘭世界:從征服到改宗的歷史大變局

點閱:1

譯自:The Mongols and the Islamic world:from conquest to conversion

其他題名:從征服到改宗的歷史大變局

作者: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著;廖素珊, 王紫讓譯

出版年:2022

出版社:廣場出版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大陸:02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690

字數:890705

ISBN:9789860693645

EISBN:9789860693638 EPUB; 9789860693621 PDF

分類:歷史  

附註:附錄: 1, 專有名詞詞彙表--2, 重要譯名對照表--3, 世系表與統治者列表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試用到期日 2025-12-31
可借 98

看見文明交會的真實圖像,解答世界史開端的重大轉折──────
蒙古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國,有三個最終同化成穆斯林。
所向披靡的游牧民族,為什麼成了真主的信徒?
第一本跳脫漢文與西方中心,以「伊斯蘭視野」重新書寫的蒙古帝國史。
波斯文獻 × 阿拉伯史料 × 穆斯林觀點 = 理解近代世界史全貌的必讀之作!

 
  【專文導讀】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蔡偉傑
  【專業審訂】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鳴飛
  【豐富詳實】7種語言.8種文化傳統史料 + 15張地圖與繪畫.6張統治者世系表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蒙古帝國著作……引用多達八種宗教文化傳統、七種語言史料。」──梅天穆(Timothy May),《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作者
 
  蒙古帝國不只征服中國,也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伊斯蘭世界。
  要理解這段歷史如何塑造現代世界,就得看見元朝之外、伊斯蘭眼中的蒙古。
 
  蒙古西征:伊斯蘭文明衰退的元兇?
  公元1221年,蒙古軍隊擊潰稱霸伊朗的花剌子模帝國,震動了內亞世界。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進軍巴格達,終結了阿拔斯王朝已經名存實亡的哈里發政權。蒙古軍隊的屠殺、戰爭對城市與農田的毀壞,成為中東穆斯林揮之不去的恐怖記憶。蒙古征服甚至被認為是伊斯蘭文明衰退的元兇。然而,近年學界對蒙古軍隊已有不同的看法。本書指出,蒙古軍隊不僅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攻城器械,也擅長利用間諜、謠言與情報作戰,屠城與殘忍的殺戮手段,也往往具有威嚇周邊城市的戰略目的。不過,作者指出,即便我們對蒙古征服者採取同情的理解,也不該忽視征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與人命的犧牲。
 
  蒙古治世:歷史的實像與虛像
  為了統治廣大的疆域,蒙古大汗建立了廣泛的驛站與交通系統,令跨大陸的貿易與技術、文化交流成為可能。許多學者也認定這段時期為蒙古治世(Pax Mongolica),甚至視為「世界史的開端」。然而,本書作者指出,帝國「分裂」可能比「治世」更接近歷史的實像。1260年後,由於汗位繼承問題,蒙古分裂成四大汗國。汗國之間的內戰,不僅拖累了經濟復元的進程,也令陸路交通不時中斷,並讓貿易與文化交流侷限在同屬托雷家族統治的伊朗與中國。儘管如此,在伊朗地區,穆斯林學者在天文、醫學與科學領域,仍然產出了可觀的成果。
 
  伊斯蘭眼中的蒙古:阿拉伯─波斯文獻的視野
  蒙古帝國的統治者大量起用前朝的官僚階級,包括西亞地區的穆斯林。這些穆斯林,如同在元帝國底下的漢人官僚,留下大量的史書紀錄,成為日後研究蒙古帝國史重要的資料來源。本書作者透過解讀大量穆斯林留下的阿拉伯─波斯語文獻,重建蒙古西征與帝國建立的過程,並進一步討論蒙古汗國如何透過穆斯林藩屬進行統治、蒙古君主與穆斯林文官的君臣關係,以及蒙古人皈依伊斯蘭教的歷史意義。蒙古人最終被伊斯蘭「同化」了嗎?還是伊斯蘭世界最終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政治遺產?從穆斯林的文獻視角,將帶我們看見蒙古帝國史相當不同的風景。
 
  【本書關鍵議題】
  ‧蒙古帝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征服廣袤的穆斯林世界?
  ‧蒙古人究竟是恐怖屠夫還是文明統治者?
  ‧蒙古汗王與將士們為何接受伊斯蘭信仰?
  ‧帝國分裂如何改寫歐亞大陸與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格局?
  ‧穆斯林君主、臣僕與庶民等不同階層如何受蒙古統治?他們如何看待游牧征服者?
  ‧蒙古的伊斯蘭化如何改變近代中亞與中東、甚至中國與東亞的歷史發展?
  
本書特色
 
  ▲ 7種語言.8種文化傳統史料.最詳實呈現
  ▲ 收錄15張地圖與繪畫 + 6張統治者世系表.充分掌握蒙古帝國的歷史動態
  ▲ 波斯文獻 × 阿拉伯史料 × 穆斯林觀點 = 理解近代世界史全貌的必讀之作!
  ▲ 全球唯一中譯本
 
好評推薦
  
  【專文導讀】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專業審訂】
  李鳴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共同推薦】
  孔令偉│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苑默文│自由譯者、伊斯蘭藝術研究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鍾子寅│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作者簡介
 
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

 
  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英國基爾大學中古史講座榮譽教授,2012年獲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蒙古史、東部伊斯蘭世界及十字軍東征,擅長利用阿拉伯、波斯與歐洲史料研究中世紀歐亞非區域的互動與發展。曾編譯中世紀著名史料《魯不魯乞東遊記》,並負責編輯《劍橋伊朗史:帖木兒與薩法維時代》。代表著作有《蒙古人與西方,1221-1410》、《蒙古帝國與早期穆斯林印度研究》、《德里蘇丹國》等。
 
  本書是傑克森教授畢生鑽研阿拉伯、波斯與歐洲文獻,研究蒙古歷史的集大成之作。
 
審訂者簡介
 
李鳴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研究員。2010年曾任伊朗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為元史、中外關係史。
 
譯者簡介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有《伊莉莎白女王》、《富國強兵》、《冰與火之歌第四部:群鴉盛宴》、《廣島末班列車》、《印度的故事》、《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被發明的昨日》等四十餘本書。負責翻譯本書的緒論、第一章、第八章至結論。
 
王紫讓
 
  台大歷史系畢業,棄醫從文的古代近東史研究者。曾獲得教育部資助,前往倫敦亞非學院學習古代近東語言與歷史。現為台大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負責翻譯本書的第二章至第七章。

  • 導讀 蒙古征服與後哈里發時代的穆斯林世界
  • 致謝
  • 本書體例
  • 緒論
  • 附錄一 專有名詞詞彙表
  • 附錄二 重要譯名對照表
  • 附錄三 世系表與統治者列表
  • 縮寫表
  • 註釋
  •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