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守則與「齊家」之道:清代家訓中的男性建構

點閱:1

其他題名:清代家訓中的男性建構 丈夫守則與齊家之道 How to be a husband

作者:何宇軒著

出版年:2021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史地傳記類:PC1010 讀歷史:138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246

字數:144785

ISBN:9789863269588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附註:含附錄 封面英文題名: How to be a husband : models of masculinity as seen in household instructions (Jiaxun) in Qing China

試用到期日 2025-12-31
可借 100

  清代男人藉由建立一套丈夫與「齊家」之道守則,展現自身「男性氣概」!

  在父權至上的傳統中國社會,儒家提出「大丈夫」是男子有志氣、有作為的概念,體現了男性對自身價值的追求。要達到社會上對「大丈夫」、「男子漢」、「鬚眉」等期許,男性面臨種種挑戰,在外要獲得成就與地位,在內要懂得「齊家」──家訓就成為相當合適的研究資料。

  家訓是男性長輩對家人的教誨訓示,而「為人夫」的論述,可提供深入探討男性自我角色的認知,以及男性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本書研究時段集中在家訓蓬勃發展的清代 (1644-1912),除了因為清代撰寫家訓的男性範圍涵蓋不同階層地位外,同時也是傳統思潮向新思潮過渡的重要時期。其中,清代撰寫家訓的重要人物包含左宗棠、李鴻章、林則徐、曾國藩、鄭燮、孫奇逢、梅文鼎;而著名作品有《聰訓齋語》、《曾國藩家書》、《蔣氏家訓》、《孝友堂家訓》等。

  本書集中探討「夫道」的內涵,審視清代家訓中男性人格的呈現及他們對家中女性成員關係的管理觀念,與此同時,亦會探討清代男性所受規範。期望本書以丈夫為主要探究對象,可為清代性別史研究作出增補與貢獻,並對理解清代夫妻關係有進一步的啓發。

本書特色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劉詠聰教授專業推薦
  ★書中詳細整理有關清代家訓中男性建構之論述,並附上原文圖像及家訓作者畫像

各界推薦

  劉詠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

何宇軒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人文及設計學部講師,主要任教歷史、文化及人文學相關課程。學歷包括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哲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研究生、北京清華大學訪問學生。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性別史、男性學、明清女性著作、中國家庭史、明清史、史學方法、香港史、中國文化。相關學術專著有《言為心聲:明清時代女性聲音與男性氣概之建構》,另撰有多篇學術著作,已發表於中國、台灣、香港、韓國等地的重要期刊,包括《婦女與性別史研究》、《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書目季刊》、《歷史人類學學刊》、《中國史研究》等期刊。

  • 推薦序/劉詠聰
  • 自序
  • 第七章 總結
  • 附錄
  • 徵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