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欄吳東龍的東京大人味觀察

以設計為核心,學習、觀察、書寫、出版與從事設計工作。 2006年起於華文地區出版《設計東京》系列,現為作家、書籍編輯、視覺設計師與專業講師,亦從事展覽、書系與講堂規劃等工作,更參與廣播「建築美樂地/遇見設計」單元錄製,於台 · 港 · 中參與講座及主持活動逾百場。文字、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媒體與出版。近期出版《100?東京大人味發見》。

五位浮世繪師勾勒出江戶風華

發表時間:2020-07-15 點閱:3376

在台北展出的日本五大浮世繪師展,是說排了一小時的隊才看到,不過相較日本美術館幾乎皆已休館的狀態下,全世界想要看浮世繪展覽大概只有這一場了。透過這個展覽一次看到五位繪師與他們的珍貴作品實屬難得(因即便去〈北齋美術館〉或〈江戶東京博物館〉也不一定能看到那麼多樣的浮世繪作品),且透過展覽鋪排,每位繪師的不同風格及作品本人立馬勾勒出對浮世繪的鮮明輪廓。

 

 

「浮世繪」是紀錄了江戶時代(1603-1868)那些世間風情、生活百態的繪畫,藉由繪師、雕版師和刷版師一步步才完成作品;畫中看到的不只是繪畫,而是繪師觀察世間民情文化的觀點與態度。

 

 

展中第一位登場的是喜多川歌麿(1753-1806),展出作品以他的「美人畫」與「大首繪」(上半身)為主,有美女、惡女還有裸女……看著畫中的女性服飾、空間場景與道具等,彷彿看到當時的審美標準與生活風格。像在〈海女取鮑〉三張一組畫的作品中,僅穿圍兜的海女取完鮑魚上岸後,立馬上餵喝小孩母奶顯得格外忙碌。在〈山姥與金太郎〉裡,金太郎在畫中吸吮老女鬼山姥的乳汁,觀看細節是山姥的牙齒呈現黑色是塗上鐵漿,是代表已婚婦女的意思;還有幾幅畫上有「親之目鑑」,是說父母眼中看到的景象,其中一幅名「懶惰兵衛」,是稱畫中懶散的女人。

 

 

第二位迷樣的繪師東洲齋寫樂,出道十個月竟然就產出145件作品然後消失。他擅長畫「役者繪」,亦即一些舞台明星的畫像,除了充滿戲劇張力的表情如鬥雞眼、倒八字眉外,在他大首繪的雲母摺裡,因在刷版時加入雲母粉使得畫作產生光澤感,像這種無法在印刷品表現出的質感,只有在現場才能感受。

 

 

接著來到最知名的葛飾北齋(1760-1849)。現場有種:「果然是浮世繪的代表人物!」之感。除了名作《神奈川沖浪裡》、作為北齋美術館LOGO的《山下白雨》等富嶽三十六景等作品,無論是在構圖、細節、用色、趣味、創新與多樣性都別樹一幟,像是其繪製的「八橋」就以橋樑表現出新奇獨特的空間感;另外現場還特別展出十五篇歷經六十年完成的《北齋漫畫》,畫筆風格詼諧有趣。其中《百物語》系列則是描繪江戶時代流行在夜晚講鬼故事的遊戲,他將故事角色以充滿創意地方式入畫,賦予鬼怪角色另種紙上生命。

 

 

除了展示的平面作品,主辦單位也獨具巧思地在展場裡穿插一些從畫作中延伸出的實體場景,可謂是「躍然紙上」。像是第四位歌川廣重(1797-1858)的晚年作品《名所江戶百景》系列裡「大橋驟雨」就是其一。雖我買過《名所江戶百景》這本書,但在展覽中可以親眼看到這些獨特的直幅作品,並比較箇中差異也正是賞畫樂趣呀!也是消防警備的武士身份的廣重,作品以畫景為主,畫作看來工整精準,用色謹慎、構圖平穩,還不乏存有中國畫的一些筆觸技法,觀時有著賞景舒心的逸趣。

 

 

最後一位出場的歌川國芳(1797-1861)口味頗重,他和廣重同年,同為歌川豐廣門下弟子。其作品用色飽滿和畫面亦充滿戲劇張力,甚至囊括很多奇異傳說的想像空間。《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之一個》作品為他奠定了畫師地位,之後英雄角色常出現其作品之中,而作品中的人物動作、姿態與眼神也充滿新意,甚至女性服裝還出現黑白格紋充滿現代感的設計語彙。《相馬古內裏》這件作品相當引人入勝,出自山東京傳讀本《善知安方忠義傳》,讀本裡講的是闖進廢墟的武者光國眼前出現數百具骷髏頭,不過在畫作呈現上則是用巨大對比的一具骷髏來表現其令人過目不忘的效果張力,看了覺得過癮。而堆疊人體成為特殊型態構圖的「嵌畫」或「寄畫」,在《人聚成人》作品裡充分展現這種趣味詼諧的創意風格。

 

 

雖說在這個時間點不適合做《人聚成人》的動作,但在日本美術館幾乎休館的狀態下,能在臺灣看到這樣充滿鬼點子的展覽覺得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