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欄人生畢旅

周浩正,筆名周寧,1974年自軍中退役後,由楚戈引薦,得結識瘂弦,進「華欣文化事業中心」,從此開啟了他文化工作生涯,直到2003年4月退休。 近卅年的編輯生涯,停留過的地方不少,在職場上,他從最基層的編輯開始歷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曾經做過出版社的叢書編輯、報紙副刊及雜誌主編﹔由編輯、主編、總編輯、顧問等不一而足。至於他這一生究竟有些什麼經驗教訓,能寫的,他已全寫入《編輯力初探/寫給編輯人的信》裡了。

【人生畢旅/光芒之源4】狂熱份子/與蔡志忠的人生邂逅

發表時間:2017-06-14 點閱:24040

‧蔡志忠近照(摘自網路)

「狂熱比努力更重要,努力需要毅力來支撐,但是狂熱能讓人樂此不疲。」——蔡志忠

時間:二○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地點:台中←→杭州西湖,神會。


1. 「誰不認識蔡志忠?」
    此生最怕沾上知名人物,可這回,想不沾蔡志忠的光,也難。
    都怪蔡志忠最近出版了自傳《天才與巨匠》。他在2016年9月4日的《深圳晚報》上的專訪中,提及那本《蔡子說:漫畫家蔡志忠的半生傳奇》和我結緣的往事。
    訪問稿中,詳細記錄這段經過:

    記者李福瑩問蔡志忠:
    「為何會產生寫一部自傳的念頭?」
     蔡志忠說,27年前,臺灣「文經社」吳榮斌社長打電話問他:
    「蔡先生,我們已經收集好『雲門舞集』林懷民、女子高爾夫名將涂阿玉、漫畫家蔡志忠你們幾位『十大傑出青年』的資料,想出版你們的自傳。」
    蔡志忠答:「吳先生,感謝您看得起,但我不是偉人,沒有長江、黃河的奮鬥血淚史,沒『自認偉大』的大頭病,謝謝您的善意。」

一年後,臺灣「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周浩正先生打來電話,很明顯周先生比較擅長說服別人,他說的蔡志忠無言以對,不好意思拒絕。


    周浩正是這樣說的:
    「我們不是出版你的自傳,而是希望通過你的人生故事,讓年輕朋友可以學習,或許其中有句話或有段故事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於是以口述錄音方式,由遠流主編楊豫馨小姐整理,在1993年出版了《蔡子說:漫畫家蔡志忠半生傳奇》。
    「近年,我瘋狂寫作無法止息,才有了親自寫自傳的想法。」
    這部自傳,蔡志忠只用11天就寫完了。他說,這本書出版的理由跟25年前一樣,希望他的人生故事,其中有一則觀念、或一句話、或一段故事,能讓年輕朋友學習,或許真能影響他們的一生。*註1

    對這些描繪,我有話要說。
    蔡志忠把我形容成一副口才便給的樣子。認識我的人,讀到這段文字,一定啞然失笑,認為他描述的是另一個人。而被婉謝的「文經社」吳社長,跟我有久達30年以上的友誼,一向擁有非凡的企劃力,能在出版界都還沒有行動之前,便從新聞消息面嗅出商機,當時若蔡志忠允諾合作,必然造就一段佳話。
    
    很久以前,蔡志忠和我有過短暫來往。那時候的他,譽滿台灣——張武順總經理領導下的「時報出版公司」策劃出版的《莊子說:自然的簫聲》,長期盤踞「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有一次,在遠流編輯部與他相遇,交談甚歡。
    他談興極濃,將自己的人生歷練,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源源本本、細說詳盡。

    我聽「呆」了,完全被眼前這人的魅力迷住了,暗忖著:
    「異人奇事也,機不可失。」
    心裡不斷盤算,如何把他的故事搞出一本書,放到新闢的「勵志館」。
當時為了節省成本,將「勵志館」這條新書系,賦予它「打地基」的使命,設計為把一些無版權的、依然長存書市的經典、類經典、次經典彙整在一起,用最小的力,去重整這片無主之地。此刻若能輸入新的血液,對「勵志館」當然有加分的效益。
    後來的發展,大致就如蔡志忠「答記者問」,圓滿完成《蔡子說》。


2. 「勵志館」是激勵人心向上的作品集合體,必須包容、多元。
    關於「勵志館」,可略說一二。
    當初設計這條書系時,所依據的是我在「時報出版公司」推動的編輯理念。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八月,我應總經理張武順之邀,加入他的團隊,早早晚晚掛在心頭的,只有一件事:我可以貢獻什麼?思索再三,寫下<「時報出版公司」發展策略分析報告:「無人地帶」的經營方略>*註2,呈給張總,希望由此建立共識,找出公司發展的指導方針。
    這篇<報告>的核心,即是「以開發替代競爭」,並遵行一個指導理念:「不競爭原理」。
    翌年,我成了遠流的成員,終於把這些想法用上了。
    
    我為什麼如此強調「理念」與「策略」?而且從不諱言它的本質乃源自我再三標示的「弱者的兵法」?
因為,有一個經常環繞心頭的問題是:普通資質的編輯——如我,投身於職場中,憑什麼去掙得一口飯吃?
現在再回想,我或可歸於學習型編輯。要做個稱職的編輯,必須知道不足,才會拚命吸取;必須出自內心真誠的謙卑,才看得清自己低下的位階,明白需要補實什麼,去力爭上游。
譬如說,當你看到隱地推動一年一本的「年度短篇小說選」、看到高信疆推動46鉅冊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詹宏志推動一月一書的「柏楊版資治通鑑」及號稱總集300冊的「大眾心理學全集」時……,就會衍生出編輯職能之必要:我們可以化身了不起的「組織者」(整合的智慧與能力)。
然而,看到高信疆大刀闊斧改造報紙副刊屬性,勇於顛覆,開闢新戰場,打得所有人為之措手不及,成就一番霸業——從他的事功中,我們又看懂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我的編輯之路,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辛苦踩踏出來的。其間,也有走錯方向、踩錯節拍的時候;而我個人有欠紮實的出身背景,在不同工作場域,都承受過來自少許人士奚落、輕蔑的眼神和言語攻訐,但都咬牙和血吞,隱忍了下來。
最後,一步跨過,海闊天空。

推動「勵志館」,即是學習心得的實踐,最初目的是想運用組織力整合書市無主之書,讓青少年於成長過程中有書可讀。
年輕時,買過很多隱身於街角小地攤上的這類書籍。如:《菲希德告德意志國民書》(菲希德;1762~1814)、《新人生觀》(羅家倫;1897~1969)、《火與劍的一生:俾斯麥傳》(鶴見祐輔;1885~1973)、《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羅曼羅蘭;1866~1944)、《寬容》(房龍;1882~1944)、《地糧》、《新糧》(紀德;1869~1951)、《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近代戀愛觀》(廚川白村;1880~192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1897~1986)……,以及來自三十年代、將許多留在大陸的譯者隱去姓名後翻印的文學名著*註3。
既然有了想法,於是,開始設定準則,組織書系。「勵志館」開館之後所出版的書中,我最得意的有三本:顧頡剛(1893~1980)的《走在歷史的路上》、郭泰的《幽默100》以及蔡志忠的《蔡子說》*註4。
《走在歷史的路上》出自顧頡剛七巨冊《古史辨》。在我購買的書中,是少數讀不完的大書,但<卷一>內的長序,卻讓我愛不釋手;我認為若能單獨抽印成書,必可讓「勵志館」更加壯實。因此,委請我心目中「台灣最佳編輯」陳錦輝負責整編,他分章、分節,再分設章名、細目,編出一本令人刮目相看、有了新的書名的名著。不過,本來以為是我們的創舉,後來聽說日本的「岩波文庫」,早就出過單行本了。
    《幽默100》則是郭泰拔刀相助之作。
    他知道「勵志館」上工了,立刻跟我說:
「我長期蒐集了四、五百則有益人心、又有趣的新聞和軼事,很吻合成立『勵志館』的宗旨。寫成以後,你不妨看看。」
《幽默100》就是成果。這本書很特別,上市不久,連連再版,但在當年全省唯一大型連鎖書店(金石堂書店)的「每月暢銷書排行榜」上卻不見蹤影,但到年底「年度暢銷書排行榜100」榜單上,又名列其中。後來從讀者口中得知,應該歸功中、小學老師的推薦。兩頁一則趣味故事的形式,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因此在學校周邊的書店先蒙其利,而連鎖書店每月銷售量雖不足以登上「月排行榜」,但年底加總的「年排行榜」,卻赫然在列。
至於《蔡子說》,讀完下列的故事,就明白我為什麼盯住他不放了。


3. 蔡志忠瑰麗、傳奇的人生,燃燒著我的心。
    我和蔡志忠會面多次,他的故事即使相隔三十多年了,最精彩的部份,始終留存腦海。


.蔡志忠的禪畫(摘自網路)。

    譬如說,關於他的聰穎。
    他的正式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初中只混了一年多,便輟學了)。他說,唸了六年小學,經歷無數考試,六年內只被扣了52分(每次考試幾近滿分)。想想看,他不但成績傑出,居然連六年扣分的總計,都記得牢牢。
    全村子,考取彰化初中的,只他一個。
他4歲便開始畫畫,小小年紀就立志當漫畫家。他心裡只有漫畫。
15歲時,接到台北專營漫畫的「集英社」的信,很欣賞他投稿作品顯示的功力,邀他到出版社上班。
    「我要去台北了。」他跟父親說。
    「找到工作了嗎?」父親問。
    「找到了。」
    「那就去吧!」
    他拎著小包袱,帶了新台幣250元(約美金6元;當時的幣值約1:40),獨自一人從彰化直奔無親無故的台北。
請想像這個畫面:一個細小身影,如孑孓般於鄉間小道移動,越走越遠,最後只見小小的一點。
蔡志忠拿起畫筆,開始他的漂泊人生。
他出門打天下去了。

蔡志忠的特別,以下故事足見一斑。
「我是孝子。」在一次談話中,提到他父親。
我好奇,問他,怎麼證明?
「他打,我跑。」蔡志忠答道。
「哦?」我聽嘸。
「道理很簡單呀!我父親一生勞累,做不完的粗活,所以身體健壯,出手極重。他隨手抓起身邊木棒亂揮,被他敲到,一定傷痕累累,豈不陷父親於不義?所以,我機伶的很,他轉身去拿棍棒,我早一溜煙地跑得無影無蹤了。」

    他追求老婆的故事,也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他以初中肄業的資格,去應徵「光啟社」的美術設計工作,有「台灣電視之父」之稱的「光啟社」前社長鮑立德神父(1932-2010)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於是打敗其他所有大學學歷的應徵者,被破格任用。
這在當時傳為美談。
    進了光啓社,他被一位可愛的女孩深深吸引,決心娶她。可是,她是公司高高在上的領導幹部,大學學歷,前途無限,他憑什麼?
    奇怪的事發生了。
    突然之間,女孩的辦公桌上出現一朵漂亮的鮮花。剛開始時,她不以為意,但每天一朵,從不間斷,她知道有人在偷偷示愛,她打聽不出送花的人是誰,而且無論她多早進辦公室,這人總比她早一步放上鮮花。
    就這樣持續了幾個月,她沉醉在既陌生又甜美的氛圍裡,抗拒力轉為強烈的好奇心和好感,反而迫切期待揭曉答案的日子。
    那一天,終於來了。
    她在主持清晨例行的業務會報時,聽到輕而穩健的腳步聲從室外傳來,只見一位男士以穩健的步伐,手持一朵鮮花朝向她走來。所有的人連大氣都不敢呼出,整個空氣彷彿凝結成塊了;每一雙眼睛,都隨著他移動。
    他,筆直地走到辦公桌前,把鮮花放置在桌面固定的地方,一句話都沒說,只微微一笑,循著原路離開了。
    我想,很少人能不被這種真情感動。不久,她成為蔡志忠的另一半。
當我聽了一則又一則類似上述甜蜜、可愛的小故事,我相信任何一個編輯,都不可能放棄《蔡子說》這個構想。


4. 他以畫筆透視了知識與生命,是一位難以框限的人。
    他自稱智商180(滿分)。
    他以「自學」的方式,成為博學多智的知識家。
    在網上隨意搜尋,就找出他很多輝煌的過去與現在:
    
.他到了台北「集英社」,廢寢忘食地工作,經常長達20小時不眠不休畫畫,不久月薪高達萬元,那時候小學老師的月薪只有600元。
.後來,他成立「龍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1)。
.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二百多部作品,在46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言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4000萬冊,賺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
.獲選1985年「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12月8日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他和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合作《功夫少林寺》3D動畫電影。
.在2006年,「亞洲橋牌賽」第一名,家裡還排列了121個冠、亞軍杯。
.他是「中國棋聖」聶衛平的橋牌牌友,傳說他也是鄧小平的橋牌牌友。
.他「連續九年,每一天花一萬人民幣買一尊銅佛,沒有一天沒有買」。共收藏了3381尊銅佛,如果有人拿來一尊銅佛,他能夠立刻判斷它是哪一年生產的。
    .他自學日文,三個月後,便獨自赴日遊學兩年,豐收而回。
    .他自學微積分。準備出版《漫畫微積分》,在封面寫上:「花100塊台幣、1個小時,如果還學不會微積分,是我的錯。」
.他閉關十年,苦學物理,準備配合漫畫來詮釋物理學,他堅信自己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將超過漫畫。他要寫一本國中二年級生都看得懂的物理學讀本。
.他在一秒鐘內能告訴任何人出生年月日是「星期幾」。他讀書無數,過目不忘。
.他說他發現了「時間方程式」,這是一個從來沒有被物理學家們發現過的公式。他畫了14萬張紙,寫了1300萬的字,試著向人們證明這是真的。
    .他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人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

    他孤獨探索,但從不感寂寞。


5. 一個人能否成為天才,取決於他這一生有沒有做自己最愛的事。
一位大陸記者好奇地問蔡志忠:
「一個臺灣鄉下的小男孩,是如何變成令人羡慕的漫畫大師?」
蔡志忠笑著答道:
「一點也不難,就是『做他自己最喜歡的事』。」
睿智的回應,是不是也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

能夠認識像蔡志忠這樣奇特的異人,是我的機遇。從他身上便可了解: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臥虎藏龍,就在眼前,問題僅在「識與不識耳」。
和蔡志忠的邂逅,成全了一本書,結了一段緣,我不敢忘記。
如今,提起蔡志忠,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漫畫家」,然而對岸卻待之以「國士」之禮。所以,當有人問他,該怎麼精確描述他的一生時,他的回答一點也不令人訝異。他說:
「要介紹我的簡歷,最簡單,十三個字夠了:生於台灣,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註5(2016/10/11)


──────────────────────────────────


*註1:全文出自2016年9月4日出刊的《深圳晚報》上的專欄「領讀七天」,記者李福瑩專訪<蔡志忠:我一直是那個臺灣鄉下小孩>以及<對話蔡志忠: 我不喜歡作品有別人的影子>(http://wb.sznews.com/html/2016-09/04/content_3611457.htm)。
*註2:參閱《編輯力初探1.0》第28信<塵封20年的報告>。這份報告的要點,即在以「開發替代競爭」為核心,「在競爭力最小或趨零的領域,拓展出自已專屬的市場」,並訂定四項細則:「做別人忽略做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不能做的;做別人已經做而做不好的。」具體做法是「經營概念」、「經營領域」、「經營書系」、「經營作家」。
*註3:這些翻印的名著,印象中有《約翰.克里斯多夫》、《戰爭與和平》、《簡愛》、《傲慢與偏見》、《俠隱記》、《飄》、《基度山恩仇記》、《小婦人》、《紅與黑》、《鐘樓怪人》、《悲慘世界》、《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包法利夫人》、《茶花女》、《白癡》、《罪與罰》、《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註4:「勵志館」最後沒有成功。原因之一,我離開遠流;原因之二,出書沒掌握好節奏,一年出不到十本書,書系從未形成氣候。
*註5:蔡志忠的現況,請看他自設的官網http://www.tsai132.com/news.php